叫我扣子叭🥨

此生不悔入德云

新高考历史(中国古代史)

第2课 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(下)

3.春秋战国时期的“百家争鸣”

(1)背景

①经济上:铁犁牛耕的出现,井田制崩溃,封建私有经济发展

②政治上:周王室衰微,分封制瓦解

③社会基础: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,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,新的士阶层崛起

④各国政策: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,礼贤下士,争相招揽人才

⑤文化上:私学兴起,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

(2)代表人物

※儒家:

⒈孔子(奴隶主阶级)思想核心是“仁”、“礼”、中庸;

政治思想--①主张“为政以德”(含民本思想);

②提出恢复周礼的主张教育思想一“有教无类”、“因材施教”“启发式教学”等人性论--性相近

评价:①其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,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

②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。被推崇为“圣人”

③由于其当时的思想不适合历史发展潮流以及诸侯争霸的需要,所以没有得到诸侯的重视。

⒉孟子(新兴地主)政治思想--“仁政”(核心)

民本思想--“民贵君轻”

人性论--“性善说”即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

(补)道德思想--先义后利,舍生取义

(补)人格精神--要求人们要有“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”的人格精神评价:

①《孟子》一书被当作经典,后列为“四书”之一

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“仁政”,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。

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,被尊为“亚圣”,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。

⒊荀子(新兴地主)

哲学思想--政治思想--“仁义”“王道”;以礼教为主,礼法并施

民本思想--“君舟民水”

人性论--“性恶论”(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)

唯物论提出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等思想;即不能消极顺从天意,而需要主动利用和控制,“天行有常”

评价: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,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。

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。(了解)

※道家:

⒈老子哲学思想一①“道”是天地万物的本源。

②辩证法思想(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)

政治主张--“无为而治”、“小国寡民”

⒉庄子:哲学思想--世间万物看成是相对的,认为放弃一切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。著作《逍遥游》

※法家:

⒈韩非(新兴地主阶级代表)

思想主张--①主张法、术、势结合,以法治国

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,主张变法革新。

③主张中央集权

评价: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

②其思想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,适应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

※墨家:

⒈墨子(平民阶层的代表)

思想主张--“兼爱”、“非攻”、“尚贤”、“节俭”

评价:

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,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

②曾被广泛吸收,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。

(3)影响

①实质: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,阶级关系变化的思想领域内的反映

②性质: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

③影响: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,而且成为后世中思想文化的源头,影响十分深远。

评论

热度(28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